• 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无形资本核算与动态变迁

    戴严科;邱旋;顾研;

    基于Kieso et al.(2010)、Peters and Taylor(2017)等的前沿方法,结合我国制度背景和企业特征,本文首次在企业层面核算了2007—2019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本存量,并考察了企业无形资本强度的动态变迁及原因。结果显示:(1)2007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本存量增长迅速,控制规模影响后的企业无形资本强度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但2015年之后明显放缓甚至有所下降,组织资本强度下降是主要原因;(2)不同类型企业中,非国有、高科技和东部地区企业的无形资本积累表现相对更好;(3)分解无形资本强度变迁原因,企业间配置效应的作用最为突出,进入退出效应的影响近年则逐渐显现。

    2023年04期 v.10;No.40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7K]
  • 创新补贴、内生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型:理论与实证

    王高望;李芳慧;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政府补贴创新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的影响。在理论分析部分,通过把结构转型引入Romer(1990)模型,在内生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下讨论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研究表明,当经济满足刀锋条件时,广义平衡增长路径(GBGP)存在;在GBGP上,均衡利息率和长期经济增长率为常数;补贴创新政策不仅促进了经济的长期增长,而且还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使用我国1997—2019年31个省(自治区、市)的实际经济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政府创新补贴促进产业结构转型这一理论研究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补贴率的增加对产业结构转型具有正向影响,而且这种正向影响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实现的;通过对被解释变量和核心解释变量作首尾1%的截尾和缩尾处理,以及更换回归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代理变量,对基本回归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通过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进行异质性检验,发现政府补贴率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加速作用在西部地区最为显著,在东部与中部地区则不显著。

    2023年04期 v.10;No.40 3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 注册制的效用——基于承销商声誉与债券违约

    张上冉;朱玉杰;罗玫;

    2023年2月,我国资本市场全面实行注册制,更加开放的上市制度实质上对市场“看门人”金融中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债券市场中银行间和交易所双市场、核准制和注册制双发行制度并行的市场结构为研究金融中介在不同发审制度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极具研究价值的准自然实验样本,为新发行制度下我国股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本文从承销商的角度出发,对债券违约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承销商声誉越高,其所承销债券的违约概率越低,承销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注册制中,承销商声誉机制能够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但其声誉功能的发挥也需要依赖于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的约束。

    2023年04期 v.10;No.40 6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 高管人才选拔观与全要素生产率:内部晋级还是外部引进

    胡志亮;郑明贵;尤碧莹;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企业作为微观经济实体,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来源。本文选取中国沪深A股上市非金融、非ST企业高管人才的履历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定义为内部晋级、半路出道和外部引进三大类,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检验该三类高管人才选拔观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重视半路出道和外部引进高管人才选拔观会降低全要素生产率,而重视内部晋级高管人才选拔观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表明:重视内部晋级高管人才选拔观有利于企业嫁接市场资源,提升商业信用;而重视半路出道和外部引进高管人才选拔观不利于提升商业信用,同时商业信用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倾向于内部晋升高管人才选拔观的企业会赋予更高的短期绩效下降“容忍度”,更注重长期绩效。此外,在非国有企业中半路出道高管人才选拔观产生了与内部晋级高管人才选拔观相同的作用,为外部引进方式选拔高管人才找到了替代渠道。本研究揭示了高管人才选拔观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该结论为企业选择何类人才以破解经济增长质量难题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023年04期 v.10;No.40 9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 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负债:基于金融生态环境视角

    宫汝凯;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改革逐渐深化,企业发展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地方政府官员变更可能引致政策不连续性的双重视角系统探讨中国工业企业负债率变化背后的逻辑。结果表明,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地区官员变更比例上升,当地工业企业的负债率均出现显著下降,且这一效应在2008年之后、东中部地区以及短期负债、非国有和规模较小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地方政府官员变更比例上升均对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金融生态环境是双重不确定性影响企业负债融资的主要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近年来中国实体企业负债率变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3年04期 v.10;No.40 12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 会计诚信、审计质量与公司价值——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卜美文;

    作为上市公司价值实现的基础,会计诚信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会计诚信的微观经济后果与机理以及审计质量在其中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探讨融资约束影响。研究发现:在其他因素给定的条件下,会计诚信对公司价值提升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审计质量在其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融资约束在会计诚信与公司价值之间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这一调节作用通过审计质量这一中介机制实现,即融资约束通过审计质量的中介作用对会计诚信与公司价值间关系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融资约束程度越高,会计诚信对公司价值提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对高质量审计需求越迫切,审计质量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为应对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和失信问题,政策制定者在建立健全正式制度的同时,更要关注对非正式制度的引导与约束。本文丰富了会计诚信领域研究,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以德治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23年04期 v.10;No.40 163-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 宗教信仰、时间偏好与金融素养

    张晓云;

    宗教信仰影响着个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决策,本文立足于宗教的文化属性视角,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了宗教信仰对个体金融素养的影响。研究发现,宗教信仰对个体金融素养具有显著正影响,而且集中体现于佛教信仰。有宗教信仰者的金融素养比没有宗教信仰者高0.028个单位,相当于样本均值的44%。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效应在高学历个体显著更小,究其原因在于该群体的初始金融素养水平较高。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宗教信仰对个体金融素养的影响渠道为时间偏好,使得个体的行为决策更具“长期取向”。本文发现有助于理解宗教信仰与现代经济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旨在提高居民金融素养的相关政策和理解“宗教热”现象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2023年04期 v.10;No.40 198-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 交通基础设施升级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高铁开通的实证研究

    田坤;行伟波;黄坤;

    旅游经济作为品质化服务业的典型代表,是“绿色转型”背景下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通过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本文选取中国264个地级市2000—2019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对地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带动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采用“最小生成树”和“民国铁路信息”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问题处理,结果稳健。具体而言,高铁开通对国内旅游产值和旅游城市发展更具促进作用;东部地区取得了更多的旅游产值,而中西部地区获得了更高的旅游流量。机制研究方面,高铁开通借助提高外部交通通达性和优化内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途径带动地区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的发现为交通基础设施升级驱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

    2023年04期 v.10;No.40 227-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 地方政府间合作有利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杨建坤;曾龙;陈淑云;

    实现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城市群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是否有助于此项任务的完成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文章利用2003—2012年工业企业数据和203个地级市相关数据,基于2010年长三角地区六个地方政府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准自然实验,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利用手工搜集和整理的地方政府间合作文本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这一提升主要来源于企业间资源错配的改善、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的增加和企业融资约束的降低。私营企业、出口型企业和原位城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从地方政府间合作中受益更多。本文的研究是对区域发展新格局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学术回应,也为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政策实施的依据。

    2023年04期 v.10;No.40 252-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产业政策与企业生产率——来自《中国制造2025》颁布的准自然实验

    潘凌云;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新阶段,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无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2015年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作为“准自然实验”,并以2011—2018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产业政策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2025》有效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在有效排除共同趋势、预期效应等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在进一步对作用机制的考察中发现,《中国制造2025》主要通过资源效应(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信贷优惠)和竞争效应提升了企业生产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产业政策影响企业行为的微观机理,对政府利用产业政策提振实体经济具有重要启示。

    2023年04期 v.10;No.40 284-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 异质性要素替代弹性、有偏技术进步与中国结构转型

    卓玛草;

    本文为两部门异质性替代弹性提供了一个来自中国的研究,将有偏技术进步嵌入多部门结构转型模型,拓展AG和NP模型将“要素再平衡效应”纳入理论机制。基于中国1984年以来的数据,发现农业和非农业部门内部要素替代弹性小于1,部门间产品需求替代弹性大于1,基准模型较好地拟合了中国农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非农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的结构转型特征。其中,相对价格效应和相对边际产出效应是决定结构变迁的主导机制,要素异质性替代弹性的影响非常有限。本研究启示是提高农业要素替代弹性是促进农业劳动向非农就业转移的关键,创新驱动增进非农业技术进步率培育增长新动能同时,需兼顾要素收入分配的方向。

    2023年04期 v.10;No.40 305-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 初中生交友的溢出效应:学习成绩、认知与非认知能力

    倪晨旭;王震;

    过往的同伴效应研究多数基于假设“群体内所有个体存在同质化的互动与影响”来关注同学群体,然而现有文献指出,关系亲密的好友同伴效应会更加强烈。因此,本文聚焦学生的好友圈,以中国初中学生为对象,试图回答好友性别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本文发现每增多一个异性好友或同性好友都会使初中学生的语数英成绩显著下降,三科总分分别下降11.8分和3.7分。机制分析表明,成绩下降主要由时间挤出效应解释,与朋友交往并没有影响“强迫性学习”时间,“自主性学习”时间的挤出才是好友性别溢出的负面效应的真正原因。拥有更多异性好友使得恋爱可能性提高加重了这种负面效应,而与更多好友交往使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友好氛围则抵消了部分影响。为全面理解初中生交友的溢出效应,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朋友性别对学生认知与非认知能力的影响。本文推广了同伴效应的适用范围,对理解我国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朋友交往有重要意义。

    2023年04期 v.10;No.40 337-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