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安平
当前,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快速渗透会给各地经济增长和区域差距带来什么影响?为了回答该问题,本文首先建立差分模型,给出简约式的证据。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如果处于25%分位的城市采用与75%分位城市一样的人工智能渗透率,则其GDP的增长率提高约1.4个百分点。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仍成立。为进一步分析人工智能对各个区域的异质性影响及总体经济效应,本文构建了一个多区域量化空间模型。模拟分析表明:人工智能会提高一个地区的就业、工资与产出,降低其生产成本与价格,促进该地与其他区域的贸易和劳动力流动;如果每个区域都受到了相同的人工智能冲击,则全国GDP和福利水平会上升,但与此同时,由于各地对冲击的响应不同,区域之间人均产出的差距将拉大。
网络首发时间: 2025-06-03 11:42:46[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743 ] - 杨补园;谢丹夏;赵魏一;张庆全
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分离住房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使用权为承包权与经营权合并后的简称),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普通消费品、住房所有权和住房使用权三种产品的一般均衡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农村集体土地入市降低了房价,且使得房价更多地反映住房使用权的价格;进一步引入作为金融创新举措的共有产权房制度后,部分原计划租房和购房的居民购买共有产权房。模拟分析表明: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可以增加低收入农村居民福利、降低财富不平等,进一步引入共有产权房制度是帕累托改进。本文为理解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以及共有产权房制度推行的经济影响,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网络首发时间: 2025-05-23 10:47:34[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290 ] - 马原;焦捷;邓颖璐;李鹏飞
本研究的研究领域为高管风险偏好与公司风险决策相关关系,这一领域的研究通常存在内生性问题,本研究通过引入车祸作为绝对外生事件,使用保险数据测量风险偏好指标,解决了本领域研究的内生性问题。本研究的研究问题是: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的车祸经历是否会影响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认知,进而影响其所在企业研发投入决策。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是,通过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保险选择数据,测量高管风险偏好这一认知指标,进而研究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本研究的结论是,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在其个人生活中经历车祸将增加他们的风险规避,而风险规避的增加,导致公司研发投入降低。本研究创新地采用公司首席执行官车祸事件,识别首席执行官风险态度变化后,对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文章使用非常独特的保险和车祸数据,使用保单数据测量风险偏好指标,车祸作为绝对外生的事件,有效地解决了以往高管风险偏好与公司风险决策相关研究的指标选择及内生性问题。
网络首发时间: 2025-05-13 08:55:40[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275 ] - 王科斌;缪小林;候永康
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升财政收入质量是健全现代财税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公共部门就业扩张对非税收入增长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公共部门就业扩张是非税收入增长、财政收入质量不佳的重要动因。机理在于,公共部门就业扩张加剧了支出压力,表现为财政支出尤其是行政管理等自利性财政支出增长,进而倒逼了非税收入增长。进一步,从非税收入的子类来看,公共部门就业扩张更会影响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专项收入,而在非税中本应承担收入增长效应的国有资本经营、国有资源出让等收入却不受影响。本文从加强编制监管、优化征管结构和统筹征收主体等方面,提供了完善非税收入管理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的政策建议。
网络首发时间: 2025-05-12 17:02:43[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516 ] - 徐欣;徐帅旗;刘萌;张颜江
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之间的供应链联盟大量涌现。基于此背景,本文研究供应链联盟中供应商与客户(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本文以2001至2021年229家中国上市公司所缔结的142对供应链联盟为研究对象,在运用“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后发现,供应链联盟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相对于未缔结供应链联盟的公司而言,缔结供应链联盟的公司会增加引用联盟伙伴发明专利的次数,并且会有更多数量的发明专利引用联盟伙伴的知识。本文将每一对供应链联盟伙伴细分为供应商和客户后发现,供应链联盟所产生的促进效应在供应商和客户都存在,具体而言,供应商申请的发明专利(最终被授权)引用客户伙伴发明专利的次数,与客户申请的发明专利(最终被授权)引用供应商伙伴发明专利的次数并无显著差异,即表明供应链联盟促进供应商向客户转移知识的效果,与促进客户向供应商转移知识的效果一样好。此外,在一对供应链联盟伙伴中,技术多样性较低的一方会更多地学习技术多样性较高一方的知识。本文对于深入认识供应链联盟能促进知识这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流动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并为政府和企业着力提高知识转移效率,以及完善企业之间的联盟合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网络首发时间: 2025-05-12 16:48:29[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420 ] - 徐明
污染排放是迈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等目标的主要阻力之一。本文探讨了省际对口帮扶实践中污染产业转移现象及其环境成本。研究发现,对口帮扶虽然显著提升了受援地的经济产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地污染排放,引致了政策的外部性环境成本,从而验证了欠发达地区早期发展阶段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帮扶方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据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帮扶政策相伴随的环境成本在长期内得到了缓解。机制分析表明,污染型新企业的进入效应是政策产生负外部性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中部帮扶地区,东部帮扶方帮扶政策引致的产出增长规模效应降低了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密度,即缓解了东部帮扶区域的环境成本。对上述实证发现的理论分析表明,降低区域扶贫政策外部性成本的一条重要思路是在制度设计上需要更多考虑地方政府的策略性行为,污染产业空间转移引发的外部性问题需要给予必要的关注。
网络首发时间: 2025-05-12 15:27:49[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221 ] - 朱颖;左翔;冯其昂
实施有效的绿色财政政策是推动城市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同时,城市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也会对经济体系的许多领域产生冲击。本文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作为切入点,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了绿色财政政策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1)示范城市试点在降低城市碳排放的同时,也显著拉动了城市就业;(2)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两种机制,“产出效应”和“要素互补效应”,增加企业的劳动力雇佣;(3)示范城市试点对就业的影响在不同产业、行业以及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本文为我国未来实施更加有效的绿色财政政策,确保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稳定居民就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网络首发时间: 2025-05-12 15:20:42[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847 ] - 姜树广;张正平
个体间或国家间的合作往往受到第三方干预的影响。其中,观点的共识对于合作达成以及第三方介入至关重要。本研究在基于和平制造者博弈的框架下,引入了基于观点的分组,以探究共识对合作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实验局及不同对手情境下,参与者的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这与理性经济人假设下的预测不符。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共识的形成主要通过产生共同的群体身份,影响个体与他人的社会亲近程度,从而影响个体的合作行为和第三方的干预行为。此外,通过增加共同的群体身份,当事方的合作行为得到促进,同时第三方的干预也得到增加,从而提高了整体社会效率。
网络首发时间: 2025-05-12 15:19:21[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273 ] - 黄赜琳;蒋鹏程
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和推进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本文从任务模型和实证检验两方面考察智能化应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水平的提升,企业异地设立子公司的数量显著增加。降低异地投资管理成本、增加高技能雇佣规模、优化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提高技术与科技人才的配置效率和促进技术知识扩散是人工智能发挥资本流动效应的重要机制。人工智能的异地投资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位于劳动力要素市场分割更强和数字基础设施水平更高地区的企业才显著存在。此外,人工智能应用能够突破空间束缚,推动企业前往更远的城市进行投资。同时,人工智能对资本流动的方向存在不对称效应,会导致资本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本文从企业资本流动视角为新时代如何通过智能化转型推动要素流动畅通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网络首发时间: 2025-05-12 14:57:38[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989 ] - 黄实磊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代表了货币政策调整的潜在成本,本文基于广延边际效应视角,综合实物期权机制和金融摩擦机制考察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新企业进入的影响。基于随机波动率区制转换模型测算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城市-行业层面的新企业进入率,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显著降低了新企业进入率,实物期权机制和金融摩擦机制是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抑制新企业进入的有效传导渠道。从实物期权机制,行业资产不可逆性和行业进入门槛分别加剧和减弱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将风险感知视角引入实物期权机制,宏观经济环境改善能够缓解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抑制作用,感知不确定性加剧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抑制作用。从金融摩擦机制,宏观信贷资源可得性和地区金融发展程度能够缓解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抑制效应;进一步,将企业所有制性质作为融资约束的划分依据,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抑制新企业进入的作用对非国有企业更突出。研究结论对于理解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广延边际效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优化货币政策调控具有重要启示。
网络首发时间: 2025-05-12 14:51:43[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316 ] - 李捷;胡洪曙
政府间财政关系以税收分成和事权划分为主要特征。从税收分成角度探究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因素,对于缓解制造业企业税负痛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6年增值税“五五分成”改革,构造强度DID模型,以2012—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增值税分成对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税收分成比例提高同时产生税收征管强化效应和财政援助效应,并最终将缓解企业税负粘性,且这一作用在财政压力较小地区、外资企业和高税收遵从度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
网络首发时间: 2025-04-28 10:36:23[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1150 ] - 牛子恒;金环
公众参与是环境治理的重要第三方力量,但由于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普遍存在分散化及碎片化特征,这使得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所发挥的效果受限。本文从扩大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影响力的视角,通过引入“电视问政”类节目推广的准自然实验,借助企业微观数据库,探究了主流媒体参与公众问责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从强化节目效果的视角,检验了提高节目质量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电视问政”类节目推广有效约束了企业污染排放,其中,促进企业强化环境治理和迫使企业退出是重要作用机制。同时,在高行业竞争环境下或当政府面临较大财政压力时,“电视问政”类节目推广促进企业污染减排的作用效果存在被削弱的现象。此外,进一步讨论表明在该类节目中设置评价机制、提高该类节目的播出频率以及在晚间黄金时间段播出节目有助于强化该类节目的作用效果。本文相关研究结论强调了主流媒体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是对现有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研究的有益补充,也为政府进一步从第三方视角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一定参考。
网络首发时间: 2024-12-26 08:50:26[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569 ] - 刘岳;刘晓蕾
2023年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数字金融是金融领域未来发展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为了探讨数字金融的发展路径,评估发展数字金融的影响效果,本文聚焦商业银行与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考察合作事件对银行股价以及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合作达成交易日,银行股票呈现出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且战略合作后银行的盈利能力、成本效率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表现均有所改善。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股价在合作事件附近的正向变动在国有商业银行,以及非利息收入占比较高、不良贷款率较低、低杠杆和高资本利润率的银行中表现更突出。同时,该效应在与大型科技公司的合作、银行主导的合作,以及成立联合实验室等相对深度的合作中更为显著。本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商业银行如何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实现数字化转型,通过科技赋能发展数字金融,为商业银行发展数字金融的路径探索提供经验证据与决策参考。本文带来重要政策启迪:除了传统强调的自主研发与合并收购外,商业银行与科技公司战略合作也是数字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
网络首发时间: 2024-12-19 11:01:55[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2574 ] - 封超;张雪莹;刘海明;马世群
文章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数据,研究了金融周期对公司债券契约限制性条款设计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金融周期处于高涨期时,债券契约中限制性条款数量显著减少;当金融周期处于衰退期时,债券契约中限制性条款数量显著增加。金融周期不同阶段通过改变公司融资约束,进而对债券契约中的限制性条款数量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周期对债券契约中限制性条款数量的影响在非国有性质、信息透明度低和市场化水平低的公司中表现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周期对不同类型限制性条款使用数量的影响存在差异;金融周期顶部区域对限制性条款使用数量的影响表现出特殊性,这从金融周期变动视角为保护债券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了新思路。
网络首发时间: 2024-11-20 09:31:39[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318 ] - 张勇
绿色信贷是我国实践最早、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以及发展最为成熟的绿色金融工具。然而,现有文献大多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实施的经济后果,少量的绿色信贷影响因素研究则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考察影响其绿色信贷供给的因素,鲜有文献关注影响企业绿色信贷资金获得的因素。本文利用文本分析方法衡量上市公司绿色信贷资金的获得情况,检验了具有绿色工作经历或教育背景的绿色连锁董事是否有助于企业获取绿色信贷资金。研究结论如下:(1)绿色连锁董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信贷融资,表现在董事会中绿色连锁董事数量越多、席位占比越高,企业的绿色信贷可得性越强,同时其绿色信贷融资的规模也越大。(2)机制检验表明,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和改善企业环境绩效表现是绿色连锁董事促进企业绿色信贷融资的两条作用机制。(3)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没有银企关系、所处地区政府环境注意力配置强度大以及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低的企业中,绿色连锁董事对企业绿色信贷融资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从绿色连锁董事的绿色治理功能视角为纾解微观企业绿色信贷融资困境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微观企业绿色转型的动力,并最终促进宏观经济结构绿色转型。
网络首发时间: 2024-11-13 14:29:43[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1607 ] - 汪伟;王建楠;魏下海;吴梦萱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2014和2016年数据,结合城市层面的机器人安装密度数据,本文考察了机器人应用对个体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机器人应用每上升10%,个体的劳动参与率显著增加2.31%,且该结论在一系列检验后依然保持稳健。(2)机制分析显示,机器人应用有利于增加就业、促进技能提升与匹配、改善工作状况、优化劳动者状态,进而提高个体劳动参与。(3)异质性分析显示,不同群体受机器人应用的影响存在差异,其对女性、中青年、健康状况佳以及低技能和高技能个体的劳动参与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国可以通过推动机器人应用的发展来释放潜在劳动力,缓解因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所造成的劳动力短缺。同时,政府也需要事先防范机器人应用可能引发的劳动参与不平等问题,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健康发展。
网络首发时间: 2024-11-13 14:08:42[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940 ] - 张诚;凌晓红;翁希演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居民部门负债快速上升的背景下,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家庭负债对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的影响。为克服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同一年份同一社区其他家庭的平均负债量和个人的借贷意愿作为家庭负债的工具变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负债对老年人口退休产生负向效应,且对老年人口劳动参与产生正向效应。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为缓解负债引发家庭陷入信贷约束和流动性约束,老年人口倾向于增加劳动供给和延迟退休。此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负债对受教育水平较低、身体健康、拥有住房以及子女收入水平较低的老年人口劳动参与决策影响更为敏感。本文研究为理解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决策及延迟退休提供了新的视角,为相关部门制定老年人口方面的就业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网络首发时间: 2024-08-21 17:04:55[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被引频次:0 ][下载次数:907 ] 下载网络首发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