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报

2024, v.11;No.41(01) 233-271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156项工程与新中国地区工业集聚——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与证据
The 156 Projects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Clustering of China——Evidence from Production Networks

陈佳,王众,周黎安

摘要(Abstract):

本文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实证考察新中国成立之初156项工程对地区工业集聚的影响。我们利用工业普查微观数据和地级市层面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了1949—1975年期间156项工程对所在地区的关联企业进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56项工程建设地区的工业企业进入数显著多于其他地区;而且,在投入产出关系上距离156项工程行业较近行业的工业企业进入数显著多于较远行业,156项工程的产品分配端行业工业企业进入数要显著多于原料投入端行业。这些产业关联效应集中在156项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而不是建设中。本文还发现,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随着乡镇企业大发展和市场化改革加速,156项工程对工业企业进入仍然发挥产业关联和空间集聚的促进作用。为应对实证分析中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基于战争威胁构造了工具变量,进一步识别因果效应。本文还利用一些156项工程因战争威胁而改变项目建设地区,比较实际建设地区与计划建设地区在企业进入和产业关联上的差异,发现156项工程的工业扩张和产业关联效应更多发生在实际建设地区。这些结果说明,156项工程显著促进了地区工业的产业延伸与空间集聚,为新中国的工业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具体路径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

关键词(KeyWords): 156项工程;地区工业集聚;产业关联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北京大学比较经济史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数量经济与数理金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资助;北京大学学科办加强基础研究专项项目(项目代码:A19ZX00138)的资助;; “四个一批”项目(项目号:8201001010)的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71403010)的资助

作者(Author): 陈佳,王众,周黎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