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报

2014, v.1;No.2(02) 98-125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地理、制度与人均收入:基于经济发展阶段的考察
Geography,Institutions and Per Capita Income: An Investigation Based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

罗金峰,文一

摘要(Abstract):

探索长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跨国收入差距的原因是经济学孜孜以求的目标。在这一问题上,强调地理因素与强调制度因素的学者进行了长期论战,至今没有达成一致。运用工具变量回归方法对跨国截面数据进行考察,本文发现,对农业国和工业国而言,其人均收入的决定因素并不相同。农业国间的收入差距显著地与其地理因素相联系,而工业国间的收入差距显著地与其制度因素相联系。更重要的是,是地理因素而非制度因素决定了一国的工业化水平,或者说,决定了一个国家能否更早进入工业国行列。因此,地理环境不仅对农业国的人均收入有很强的解释力,同时也是迈入工业国倶乐部的入场券。但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制度因素则取代地理因素成了人均收入的决定力量。本文的分析表明,好的制度环境必须与相应的生产方式匹配才能强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长,而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长期经济增长和跨国收入差距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KeyWords): 地理;制度;人均收入;经济发展;工业化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罗金峰,文一

DOI: 10.16513/j.cnki.cje.2014.02.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