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报

2021, v.8;No.29(01) 109-128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不同发审机制下的承销商声誉与债券融资成本
Underwriter's Reputation and Bond Financing Cost under Different Issuing Mechanisms

朱玉杰,张上冉

摘要(Abstract):

全面推行、分步实施注册制是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中,承销商对净化资产市场环境、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具有重要作用。2008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采用注册制发行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经过10余年发展,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直接融资工具之一。与此同时,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一直采用审批制发行债券。基于我国债券双市场格局,本文对不同发审机制下承销商的作用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高声誉的承销商能够降低债券融资成本,但在债券市场存在"刚性兑付",市场化程度不足时,承销商的声誉对债券融资成本并不具有显著的影响。此外,在注册制下,承销商的内部治理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其履职能力,但在核准制下,承销商的内部治理水平并未得到市场认可。

关键词(KeyWords): 注册制;承销商;债券融资成本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朱玉杰,张上冉

DOI: 10.16513/j.cnki.cje.2021.01.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