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业化:过去与现在(1887—2017)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Past and Present (1887—2017)
管汉晖,刘冲,辛星
摘要(Abstract):
从19世纪60年代第一批现代企业建立至今,中国的工业化经历了一个半世纪。本文首次将历史工业调查数据库和当代工业调查数据库合并,并结合宏观统计数据,研究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及在世界上相对地位的演变。研究发现,我国的工业规模及在世界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都在2011年达到世界第一,目前是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工业在总GDP中所占比重1977年超过农业居于第一,并在2003年达到最高(60.11%),此后开始下降,并在2012年被服务业超过,这反映了我国整体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工业总产值中先进制造业所占比重的不断提高也说明了这一点。20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区位的分布呈现了从扩散到集聚,再扩散到再集聚的过程,这一特点很大程度上与政府在某些时期对工业化的主导有关,工业部门内部轻重工业相对比重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也与政府政策有关。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经历了从1912—1952年的负增长到1952—2017年正增长的转变,体现了我国工业从劳动密集型生产转为资本密集型生产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经历了从1933年的较低水平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迅速增长,此后也维持在较高水平,并且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呈现出较大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工业化历程,并对下一阶段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KeyWords): 工业化;经济结构;相对地位;基尼系数;全要素生产率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现当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的阶段性成果;; 管汉晖感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1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973003)的资助;; 刘冲感谢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8JZD029)的资助;; 辛星感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基金的资助
作者(Author): 管汉晖,刘冲,辛星
DOI: 10.16513/j.cnki.cje.2020.03.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麦迪森A.2016.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M].伍晓鹰,马德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陈佳贵,黄群慧.2005.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经济现代化战略——中国成为工业大国的国情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4):4-16.Chen J G,Huang Q H.2005.Industrial development,the changing 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modernization:An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situation for China’s growth into a large industrial state[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4-16.(in Chinese)
- 董志凯,吴江.2004.新中国工业的奠基石:156项建设研究 1950~2000[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2001.从基尼系数看贫富差距[J].中国国情国力,(1):29-30.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2001.Looking at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from the Gini coefficient[J].China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trength,(1):29-30.(in Chinese)
- 国家统计局.2004—2017.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2004—2017.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2004—2017)[M].Beijing:China Statistics Press.(in Chinese)
- 国家统计局.2019.历年GDP平减指数数据[EB/OL].http://data.stats.gov.cn/search.htm?s=GDP%E5%B9%B3%E5%87%8F%E6%8C%87%E6%95%B0.
- 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物资统计司.1985.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 1949—198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务院全国工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轻工业部工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1985年工业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务院全国工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轻工业部工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工业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黄群慧.2017.中国工业化进程及其对全球化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6):26-30.Huang Q H.2017.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and its influence on globalization[J].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6):26-30.(in Chinese)
- 黄群慧.2018.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产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J].中国工业经济,(9):5-23.Huang H Q.2018.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during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J].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9):5-23.(in Chinese)
- 金星晔,管汉晖,李稻葵,等.2019.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相对地位的演变(公元1000—2017年)——对麦迪逊估算的修正[J].经济研究(7):14-29.Jin X Y,Guan H H,Li D K,et al.2019.The Evolution of China’s Share in the Global Economy:1000—2017 AD[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7):14-29.(in Chinese)
- 刘大钧.1937.中国工业调查报告[M].南京:经济统计研究所.
-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2020.美国历年GDP平减指数及其汇率[EB/OL].https://www.bea.gov/data/prices-inflation/gdp-price-deflator.BEA.2020.GDP Price Deflator[EB/OL].https://www.bea.gov/data/prices-inflation/gdp-price-deflator.
- 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1914.中华民国元年第一次农商统计表[M].上海:中华书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9.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统计数据[EB/OL].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wgk/szrs/tjsj/.
- 日本統計協会編.1988.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Japan[M].日本统计协会出版社.
- 王高望,史博文,叶海云.2018.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特征事实的一个理论解释[J].经济学报,5(2):43-62.Wang G W,Shi B W,Ye H Y.2018.A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stylized facts of China’s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J].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s,5(2):43-62.(in Chinese)
- 文一.2016.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发展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批判纲要[M].清华大学出版社.
- 巫宝三.2011.中国国民所得:一九三三年[M].北京:商务印书馆.
- 徐毅,范鲁文B.2016.中国工业的长期表现及其全球比较:1850—2012年——以增加值核算为中心[J].中国经济史研究,(1):39-50.Xu Y,van Leeuwen B.2016.Th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industry in a world perspective,ca.1850—2012:A value added approach[J].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1):39-50.(in Chinese)
- 张仲礼.1981.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估计[J].学术月刊(3):18.Zhang Z L.1981.A rough estimate of China’s GDP in the 1880s[J].Academic Monthly,(3):18.(in Chinese)
- 中国人民银行.2019.历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EB/OL].http://www.pbc.gov.cn/diaochatongjisi/116219/116319/index.html.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7.GB/T 4754—2017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2017.GB/T 4754—2017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for national economic activities[S].Beijing:China Standard Press.(in Chinese)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1.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 [R].北京:国务院.
- Brandt L,Ma D B,Rawski T.2016.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R].IZA Discussion Papers No.10096.
- Liu T C,Yeh K C.1965.The economy of the Chinese Mainland:National incom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1933—1959[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Maddison A,Wu H X.2006.China’s economic performance:How fast has GDP grown;How big is it compared with the USA?[R].
- Mitchell B R.2003.International historical statistics:The America 1750—2000[M].5th ed.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 Mitchell B R.2007.International historical statistics:Africa,Asia & Oceania,1750—2005[M].5th ed.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 Mitchell B R.2007.International historical statistics:Europe 1750—2005[M].5th ed.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
- The World Bank.2017.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EB/OL].http://datatopics.worldbank.org/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
- Xu Y,Shi Z H,van Leeuwen B,et al.2017.Chinese national income,ca.1661—1933[J].Austral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57(3):368-393.
- (1)1978年数据来自麦迪逊(2016)第39页,2017年数据由本文作者计算得到。
- (2)1890年数据来自麦迪逊(2016)第60页,2003年数据来自本文作者的计算,具体见图3。
- (3)文一(2016,第61页)认为,GDP增长并不是经济表现和工业化进程的正确衡量方式,因为GDP包括农业和服务业,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两大产业的产出不仅很难测量而且没有意义,不具备技术含量,因而,一个更好的测量方式是与一个国家发展阶段相对应的适当行业的工业产出增长率。
- (4)刘大钧,1937,《中国工业调查报告》,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参考资料系列,经济统计研究所出版,第3页。
- (5)此处计算时,利用GDP平减指数算出1990年价格水平为1987年的1.208倍,根据1950—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99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1∶4.783。
- (6)此处计算时,利用GDP平减指数算出1990年价格水平为2000年的0.371,再根据1950—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99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同上注。
- (7)见国家统计局.从基尼系数看贫富差距[J].中国国情国力,2001(01):29-30.
- (8)这一时期工业分布由之前的集中于东南沿海开始向北方地区扩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实施的156个工业建设项目,大多数集中在北方地区。根据董志凯和吴江所著《新中国工业的奠基石:156项建设研究》(董志凯和吴江,2004)第414页表9-1,“一五”计划时期完成的投资中,辽宁占33%,黑龙江占13.2%,吉林占12.4%,陕西占10.4%,山西占5.9%,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分别占4.6%和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