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报

2021, v.8;No.29(01) 189-215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发展服务业能否改善空气质量?来自低碳试点城市的证据
Does Developing Service Industries Improve Air Quality? Evidence from Low-Carbon Pilot Cities

陈启斐,王双徐

摘要(Abstract):

本文拓展GrossmanandKrueger(1995)结构变迁和环境质量的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数据以及WIND数据库微观企业数据,分析服务业比重和PM2.5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服务业比重提高1%,PM2.5强度上升0.17%。这意味着生产服务品依旧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第二,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分析低碳试点城市服务业增长和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低碳城市服务业占比提高1%,PM2.5强度下降0.123%。第三,本文还利用WIND数据库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微观数据,分别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微观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低碳城市服务业发展可以提高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但是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率和产业链布局。低碳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的研究为中国的空气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建议将结构效应和环保政策相结合,才能够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关键词(KeyWords): 服务业;PM2.5;低碳试点城市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71703064);;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批准号:18ZDA10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批准号:2019M650077);;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18CJY043)的资助

作者(Author): 陈启斐,王双徐

DOI: 10.16513/j.cnki.cje.20210312.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